發源于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黑刺溝的清水河,順著山谷而下,一路歡聲笑語,滋養兩岸。
作為寧夏境內流入黃河最大、最長的一級支流,清水河流經原州區、海原縣、同心縣,在中寧縣舟塔鄉長橋八隊泉眼山處,擁入黃河懷抱。
海納百川,母親河從來不拒每條奔赴她的孩子。
從六盤山北麓草甸滲出,清水河水奔赴320公里,奔赴一場與黃河的交融。
8月2日,寧夏日報報業集團“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”采訪小分隊,趕赴原州區沈家河水庫,站在庫尾岸邊,水面有一層薄薄的水霧,輕紗籠罩下,陽光灑在水面,泛起粼粼波光。
清水河“芳華清流”。
漫步河畔,很難想到,曾經,這趟奔赴之旅也充滿坎坷。
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等直排入河,清水河不再一河清水,多處水質長期為劣V類。
還清水河“芳華清流”,一時間,迫在眉睫。
原州區堅決扛起清水河“源頭責任”和“干流擔當”,實施清水河原州區段環境綜合治理,系統治理、疏浚凈源、截污治污、生態修復等措施齊頭并進打出了“治污組合拳”。
近年來,隨著沈家河水庫庫區水生態治理工程、固原市區過境段人工濕地、三營人工濕地建設項目、三營污水處理廠等工程相繼建成并投入運行,清水河上、下游集污管網連通等,河道水質明顯改善,清水河國控三營斷面水質監測達到Ⅳ類標準。
水清、岸綠,河暢、景美。
“我們現在站的親水平臺是今年剛剛建成的,沈家河水庫左岸防護工程屬于清水河綜合治理工程2022年建設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,光插入淤泥中的塑鋼板樁就達到了8米深。防止高邊坡段塌岸現象的發生,對2公里固胡公路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保護作用。”原州區水務局工程師顧懷富帶領小分隊,漫步在新砌護的水庫岸邊,親水平臺上鋪設了面包磚,偶有三三兩兩的市民騎單車而過,一派生機勃勃。
再上一階護坡,用網格狀結構鋪筑護岸,穩定性和耐久性都很強,可有效預防水流對岸坡沖刷而導致的岸坡變形。在每個方格中間的空間,都長出了茂盛的護坡草,噴灌管帶遍布網格,每到固定時間自動噴灌澆水,小草葉尖上掛滿晶瑩剔透的小水珠,與岸上植被融為一體,水清岸綠呈現在眼前。
近年來,原州區實施城區段海綿城市建設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、清水河防洪治理工程等項目,對河道受水流沖刷嚴重的村莊、學校、企業單位等段落進行重點砌護、疏浚、整治,部分河岸線的形成,有效遏制了傾占、蠶食河道現象的發生。
河岸砌護固坡護坡。
眼下,清水河原州區段防洪體系已基本形成,防洪標準進一步提高,主河道累計完成單側河岸砌護76公里。
“原州區清水河段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批復投資2644萬元,主要建設內容首先為防洪工程,進行河道單側砌護3.11公里,其中蔣河水庫庫尾0.49公里,吳莊水庫引水渠防護工程0.45公里,沈家河水庫左岸防護2.11公里。”顧懷富說。
除了防洪護坡治理工程,原州區清水河段綜合治理另一個“重頭戲”便是水生態修復工程。
用一池水草撬動生態治理,是原州區清水河綜合治理的一項亮眼手筆。
從沈家河水庫向上游走,不久便到了清水河國家級濕地公園核心區,這里荷花競相盛開,清香撲面,朵朵荷花掩映在碧綠的荷葉中,在木棧道上行走,走入了一幅“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畫卷。
一池水草撬動生態治理。
美如畫的景色從無到有,最有發言權的要數住在附近的村民們。
“原來的清水河臭氣熏天,夏天都不敢開窗戶。這幾年,通過治理后,清水河大變樣。飯后俺們總喜歡結伴來河邊散步,就像城里人逛公園一樣。”清水河河畔官廳鎮喬洼村村民紛紛表示。
記者了解到,清水河原州區段新建灘地生態修復面積127.13畝,用于種植喬灌木及播撒草籽。在鄭磨漫水橋上下游嘗試清洪分離治理思路,利用現有河道廢棄魚池,規整改造為連續水面,種植蘆葦、荷花等水生植物,達到凈化水質作用,形成水面面積達70公頃,改善沿河生態環境,維護了河道健康。
護岸連通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,在已建護岸外側邊種植垂柳、云杉等喬木,并利用河道灘地、彎道等新建截水墻等,增加濕地面積,達到凈化水質、河道補水的雙重作用。
水清、岸綠、河暢、景美,一河清水歸來了。
水治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治理工程,治水更需要護水。
原州區通過開展美麗河湖建設、“清水暢河凈源”“攜手清四亂、保護母親河”等專項行動,對清水河開展地毯式排查,截至目前,拆除違章建筑36處,清理河道垃圾20萬立方米,清理小散亂污133個;處理違法采砂案件5起,取締或關閉非法采砂點22處。
“我們對清水河沿岸36個排污口進行徹底封堵,將開城段排污口納入市區集污管網,頭營、三營等排污口納入三營污水處理廠,解決生活污水直排清水河的問題。”顧懷富說。
同時,該區建立了由黨政一把手擔任總河長、副總河長的區、鄉(鎮)、村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,在清水河主河道兩岸重要路口安裝攝像頭50個,全段進行監控,有效制止河道內亂挖、亂倒、亂排現象發生,扎實推進碧水藍天凈土行動。
“水清岸綠”的華麗蛻變。
如今,原州區充分利用33座水庫調蓄水量,保證河道生態基流,治理河段內河道生態明顯恢復,退耕還林成果成效彰顯,區域內降水量逐年遞增,穩定水質,修復水生態,確保出境斷面水質達標。
“小時候的清水河又回來了!”大家欣喜地看到:夏日晴空,河邊一叢叢的蘆葦,水鳥輕盈劃過清澈水面,綠樹掩映間,是清水河“水清岸綠”的華麗蛻變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王沛瑤 楊玉瑛 何婉蓉 文/圖/視頻)
出品人:景 瑜
策 劃:趙海虹
監 制:連曉芳
統 籌:馬欽麟 楊燾郡 王猛 楊宗惠 李東梅 于海 凌雁
采 制: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楊玉瑛 王沛瑤 何婉蓉
出 品:寧夏日報報業集團